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輻射效應在浦東落地!昨天,上海海關與浦東新區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推出23條改革措施建議支持促進浦東對接自貿區、進一步擴大開放,也是在推進自貿區海關監管服務創新制度的復制推廣,探索非特殊監管區海關監管制度創新。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安排,自貿區部分開放措施將輻射到浦東新區,為改革紅利的釋放提供更大空間。此次上海海關與浦東推出的23條改革措施建議,充分對接自貿區海關改革舉措,內容涵蓋了海關對總部經濟、會展經濟、電子商務等浦東經濟增長新引擎,對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海洋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保稅展示、檢測維修、融資租賃等浦東轉型發展新業態、新模式的支持推動,共同打造上海自貿區制度創新復制推廣示范區,推動浦東新區外向型經濟向更高層次發展,更好服務于上?!八膫€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延伸自貿區制度創新亮點
記者注意到,此次集中推出的23條改革措施主要聚焦創新配套海關政策措施和監管服務,提高通關效率,降低通關成本,營造便利化的投資和貿易環境。
上海海關將在浦東公共型保稅倉庫開展“先出后報”試點,在確保有效監管的前提下,改傳統的“一票一報”為“多票一報”,允許企業貨物分批次進出,在規定期限內集中辦理海關報關手續,降低成本;支持浦東率先開展出口跨境電子商務業務,為跨境貨物的訂購、集運、報關、查驗、放行、交付離境提供海關監管與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在擴大保稅展示和保稅交易試點范圍上,將借鑒自貿區商品“臨港直銷店”及“外高橋森藍地塊前店后庫”的成功經驗,推動在迪士尼樂園、上海五角世貿商城等浦東中部地區開展保稅展示和保稅交易,允許進口貨物以保稅狀態進入保稅倉庫開展保稅展示和交易,推動浦東成為自貿區商品直銷中心、國際商品出口采購中心和自貿區保稅倉儲分撥中心。
上海海關方面表示,為促進自貿區制度向浦東地區“輻射”,將主動適應自貿區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和服務業擴大開放的要求,根據自貿區《負面清單》修訂和自貿區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積極提供配套海關政策措施和監管服務,支持自貿區內注冊企業開展區外運作。
今年以來,自貿區海關監管服務創新改革已先后出臺23項措施,并于今年8月18日和9月16日分兩批在上海關區啟動17項海關監管服務創新制度的復制推廣工作。目前,浦東新區已啟動其中14項,涉及企業約490家。
推動總部經濟再升級
在23條改革措施中,上海海關也推出了總部經濟支持措施的“升級版”,將支持總部企業在上海關區范圍內統籌開展加工貿易業務,促進企業內部資源整合利用;鼓勵總部企業開展集中匯總征稅試點,簡化總部及其下屬企業隨附單證等。
數據顯示,浦東新區是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在中國最集聚的地區,目前經認定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已有226家,超過1/4的總部機構具備亞太管理功能。上海自貿區成立后,跨國總部企業積極參與自貿區試點運作,將在更大范圍、更高水平上配置亞太資源,浦東新區總部企業的管理能級將不斷提高、管理范圍將日益擴大。
上海浦東海關早在去年4月就推出了對浦東總部經濟發展的10項支持措施,目前已全部落實到位,支持范圍從集中報關進一步擴大至區域通關、優化加工貿易手續、引導企業打造誠信高地等領域。試點企業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擴大到具有總部功能的國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的骨干企業,參與試點企業也由原來的兩家擴大至52家。截至今年11月,52家總部企業及其下屬子公司共申報報關單35261份,貨值達40億美元。今后,上海海關還將積極配合浦東新區政府,探索制定更多符合總部經濟發展需求的改革舉措,為總部企業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服務。(記者 唐瑋婕)